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诏告天下,将国都由南京迁往北京,使北京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主要有下列三个因素:
第一,北京山川形胜,地理位置优越。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关隘重重,自古为战略要地。明成祖召集群臣商讨迁都事宜时,有奏疏称:"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
第二,加强边防,抵御蒙古的需要。元朝覆灭后,蒙古贵族北遁,但还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明王朝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朱棣当燕王时多次对蒙古大规模用兵,但没有从根本上解除蒙古势力对明王朝的威胁。所以,加强边防,抵御蒙古是迁都的最直接原因。
第三,心理因素也是促使朱棣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是他的龙兴之地,多年的经营管理使他对北京有较为深厚的感情。南京则不同,他在那里诛杀了大批建文帝旧臣,背负篡国夺权的罪名,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心理阴影,还在正式迁都之前,他就长期居住在北京,令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使北京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朱棣迁都虽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迁都加强了北部边防,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一个正确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