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显陵,位于钟祥市城东北郊、莫愁湖畔的纯德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端,汉水自北至南贯穿而过。现有面积4488平方公里,人口103万。199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根据考古发掘,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先民在钟祥繁衍生息。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钟祥筑东、中、西三台以匡救土人,并率众导汉水南流朝宗于海。此后太帝南巡,驻帐中台,“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土人伴舞”,并亲手在台上植蕙兰,称之“兰台”,形成方城墉基。故谓钟祥城池雏形造就于舜禹之手,是一座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春秋战国时,钟祥称“郊郢”,为楚之“别邑”,即楚国扩展疆域的前哨。秦始皇统一中国,分疆土为三十六郡,郊郢即钟祥隶属南郡。
汉高祖平定天下,因袭秦制,在南郡设十八县,以郊郢为郢县,钟祥设县自此始。新莽改郢县为郢亭。到东汉,省除郢县。三国时,吴置牙门戍,并筑城名为石城。
晋置竟陵郡,治石城,钟祥为郡治自此始。
南朝刘宋置苌寿县,治石城。自东汉省县,至此复立。西魏改苌寿为长寿。北周立石城郡于郢,置郢州治长寿,钟祥为州治自此始。
隋废郢州,改石城郡为竟陵郡,治长寿。
唐代屡有兴废,终置郢州,治长寿。
五代十国及宋,县名一仍其旧。
元代升郢州为安陆府,治长寿,隶河南行省。钟祥为府治自此始。元末废长寿县。
明洪武三年(1370)复立长寿县,仍隶安陆府。洪武九年(1376)降安陆府为安陆州,省县入州,属湖广布政使司,分隶下荆南道。
嘉靖十年(1531),世宗以其龙飞之地取“钟聚祥瑞”之意赐名“钟祥”,升安陆州为承天府,与南京应天府、北京顺天府齐名,号称“三大府”。钟祥之名自此始,承天仍辖属湖广布政使司,分隶荆西道。
清顺治三年(1646)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仍治钟祥。康熙三年(1664)隶湖北布政使司,十年(1671)分隶荆南道。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隶安襄郧荆道。
到中华民国,钟祥先后属湖北襄阳道,第六、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祥县属湖北省人民政府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5月20日撤县设市,钟祥称市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