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显陵的祭祀礼仪
70、明朝是如何区分祭祀礼仪?
古代帝王统治者认为:"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此,中国历朝各代都制定了各种祭祀礼制,用以巩固皇权,维护专制社会的统治秩序。
明代的祭祀活动分为三等,即大祀、中祀、小祀。大祀曰:天地、宗庙、社稷、陵寝;中祀曰:朝日、夕月、太岁、帝王、先师、先农、旗纛;小祀曰:后、妃、嫔、太子、王妃、公主及夫人,曰三皇、曰先医、曰五祀、曰司火、曰都城隍、曰东岳、曰京仓等等。陵寝祭祀属大祀的活动内容,故极受朝廷重视。
明代的陵寝祭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皇帝在礼制规定的时间遣官到陵园祭祀;另一种是皇帝亲自到山陵行祭。明代在总结、继承东汉以来上陵祭祀礼制的基础上,对祭祀时间和礼仪又不断加以变革。嘉靖十五年(1536年),嘉靖对陵庙祭祀制度进行改革,确定了陵寝祭祀的节序,即每年的陵祭合称为"四大祭三小祭"。四大祭是指清明、霜降、中元、冬至4个时节;三小祭是指圣旦、正旦、忌辰。所谓大祭就是指祭品档次高,祭仪隆重的祭祀;小祭则祭品和祭仪都略微简单。
71、明显陵祭祀时祭品放哪些?
在明朝,大祭和小祭祭品虽然各有不同,但祭祀祭品的陈设均有定式,大同小意。
根据《承天大志•礼乐纪三》记载,明显陵的大祭,如清明、霜降、中元、冬至及二圣的忌辰。其正案陈设的祭品有:爵(音jué,古代的一种酒器。)六,茶一,汤二,殽(音yáo,通肴)五,果五,馒头二,羊头一,豕(音shǐ,指猪)头一,豕臂一,共24碟。正案前还供设犊(dú,小牛)一,羊一,豕一。再前置奉帛(bó,丝织品的总称)二。帛前设香一,烛二。左侧设司樽桌放酒樽,右侧设祝桌放祝版,祝版上书写有祝文。
小祭,如有:正旦、孟冬、二圣万寿圣节(帝后的生日),则祭品少许简单,案上只设爵六,果五,帛二,羊一,豕一,共15碟。前置香一,烛二。
72、祭祀祝文写的是些什么内容?
皇帝祭祀祝文的写法与遣官祭祀有所不同。祭陵祝文由起首及正文两部分组成。起首部分是谒陵的时间及嗣皇帝姓名和帝后的庙号、谥号,如"维嘉靖(十八)年岁次三月十七日孝嗣皇帝(朱厚熜)谨敢昭告于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曰"。如果是遣官祭祀,如"维嘉靖××年岁次×月×日孝嗣皇帝××谨遣××敢昭告于×××皇帝曰"。正文部分取较为固定的文式。
四祭祝文分别为:
清明节:&"维仲春,雨露既濡,追念深恩,不胜怵惕,谨用祭告,伏惟鉴歆。&r" 霜降节:&l"季秋,霜露既降,追念深恩,不胜凄怆,谨用祭告,伏惟鉴歆。&r" 中元节:&ld"迈,时惟中元,追念深恩,伏增哀感,谨用祭告,伏惟鉴歆。&r" 冬至节:&ldq",时惟冬至,追念深恩,伏增哀感,谨用祭告,伏惟鉴歆。&r"的时间为祭日的三更子时(夜11~次日1点),这些祝文按不同时节写不同的祝文,祭祀时还要宣读祝文,然后捧至燎炉焚烧。
73、嘉靖皇帝是如何祭拜显陵的?
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嘉靖南巡承天,举行了隆重的拜谒家庙和显陵的祭祀活动。礼部尚书夏言曾作《扈驾谒显陵》一诗:
九重法驾出长安,圣主威仪陋汉官 。
今日园陵修俎(zǔ)豆,一时陪从肃衣冠。
彝(yí)章赖有三朝典,盛事须令万代看。
独荷宠灵欣扈跸,每依玉辇据雕鞍。
道出了,嘉靖皇帝南巡的车驾之威仪显赫,服饰之讲究,远远超过了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及显陵的营造规模和祭祀之盛。
十七日子时(夜11点~1点),嘉靖皇帝要祭祀显陵,礼部命太常寺先期到显陵祾恩殿陈设牲、犊、酒、醴、香、烛、制帛等。这一次嘉靖皇帝是穿着常服祭祀显陵,而随驾百官穿吉服陪祭。
吉时已到,由内赞官恭导嘉靖皇帝及文武陪祭官从祾恩门左门入殿,西向立。典仪官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官唱:&"位&"所有陪祭官随即在内赞官的引导下站到自己要站的位子。同时内赞官也就位。内赞官唱:"上香"。嘉靖在内赞官的引导下至香案前,同时执事官捧香盒至香案前,由嘉靖三上香,完毕。内赞官唱:"行四拜礼"。嘉靖行四拜叩头之礼,同时所有陪祭官也行四拜叩头礼。内赞官唱:"奠帛"。执事官捧帛至御案前,然后跪奉给嘉靖,嘉靖接帛献于御案。内赞官唱:"行初献礼"。嘉靖又行叩拜礼,同时所有陪祭官也行叩拜礼。内赞官唱:"读祝"。由读祝官跪读祝文,嘉靖及陪祭官都跪。
祝文为:维嘉靖十八年孝子皇帝朱厚熜,敢昭告于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圣灵曰:"仰惟皇考玄德,帝忻流庆,小子丕缵天位十有八年,南瞻严寝,罔尽展祀之孝情,适以陵园之事,子躬事来此,敬伸祭告,伏惟圣灵歆监,俯纳孝思。"谨告。读完。内赞官唱:"俯、伏、兴、平身",嘉靖及所有陪祭官都行此大礼。然后,再行亚献礼、终献礼同初献礼,但不奠帛、不读祝。三献礼完毕。内赞官唱:"四拜"。嘉靖及众官又行四拜叩头之礼。拜毕。典仪官唱:"读祝官捧祝、进帛"。读祝官捧祝,执事官捧帛,从大殿中门出,至燎炉焚烧。至此,祭祀礼仪完毕。
这些繁锁的过程,既庄重又严肃,不仅是为了缅怀和纪念,也是借此祈求先祖对后世的荫护,体现了中国专制社会对灵魂的信仰和最高等级的祭祀礼仪文化。
74、祭祀时嘉靖皇帝为什么要从左门进入?
当年,嘉靖皇帝朱厚熜祭祀显陵时,吉时已到,是由内赞官恭导从祾恩门左门入祾恩殿的。祾恩门由三门组成,而这三个门各有不同的功用,中门为帝后梓宫、神御物等所经之门,称神门;左门(东门)为皇帝谒陵所经之门,称君门;右门(西门)则为大臣们谒陵时进入陵区所经之门,称臣门。这套礼仪成了明朝祭祀中共同奉行的礼制。
"从祾恩门左门入殿,西向立&"什么史书要记载的这么详细呢?为什么又不从中门走,非得从左门走?这在帝制社会明显的引用了神权来强化皇权,而且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中而尊&"及"尚左"的礼制观念。
75、明显陵的祭祀活动主要由谁行祭?
显陵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皇帝遣湖广勋臣行祭。平时是由外戚蒋妃家族任祠祭署奉祀。嘉靖二年(1523年)由蒋妃的哥哥蒋轮之子蒋荣为奉祀,嘉靖五年(1526年)袭封为玉田伯。后又有蒋荣之弟蒋华代兄为祠祭署奉祀,嘉靖十八年(1539年)升为都督佥事,给钦差纯德山掌祀关防,专职守护。
每岁清明、霜降、二圣忌辰,遣镇守湖广勋臣行祭祀礼仪。遣官勋臣如有故,由守护奉祀官蒋华代行,奉祀官有故,则由分守官代祭。圣旦、正旦、中元、孟冬、冬至,遣守护奉祀蒋华行礼。显陵司祭署有赞礼冠带礼生24员,教坊司乐4员,色长教师乐工97员,专为显陵祭祀时所配用人员。
在当时,嘉靖皇帝还规定:来往经过的官员,只准进香行祭拜礼,不准设宴接待。到来之日,先到祠祭署报名。然后,斋居一天,到三更一点祭祀,完毕,离开陵庙,以防扰乱正常公务。
由于显陵距北京路途遥远,嘉靖在位45年,仅回家乡拜谒父陵一次,后世皇帝均未赴显陵行祭。
76、清明节皇陵也培土吗?
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就有清明祭祖培土扫墓的习俗,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尊敬之意。在明代,每逢清明不仅有培土上坟的习俗,而且还要把清明节规定为皇陵的大祭之日。
清明大祭与其他大祭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举行大飨礼之前必须先举行敷土礼。敷土就是往坟上培土,皇陵敷土礼所用的土称洁土,取自陵区之外,必须土质洁净、颜色纯正。
清明这一天,由皇帝或者亲点王公亲自捧土筐上宝顶添土。其过程是:先由礼部官员组织13个人挑13担干净的黄土,在陵寝门外备好,皇帝及随行的王公大臣俱穿素服,特许进陵寝门的王公大臣在方城前排立,其他大臣官员、侍卫在陵寝门外按翼排立,后扈大臣和帮扶培土大臣随皇帝到方城前,内务府官员把护履(lǚ)跪献给皇帝和后扈、帮扶大臣。(护履是一种特制的鞋,用黄布做成,轻便柔软,穿在脚上,走起路来轻巧无声,登方城,上宝顶,不会惊扰长眠于地宫里的祖先,以示尊敬之意。)然后皇帝去鞋、除袜,穿上护履,由奉祀大臣跪进盛着洁土的土筐,帮扶培土大臣恭接,捧筐随皇帝登上宝顶,到敷土处,帮扶培土大臣进筐,皇帝跪接,举筐将土倒在宝顶上,将空筐交给帮扶大臣,下宝顶,脱掉护履。这些过程都是在肃静而神圣的气氛中进行。然后,回屋休息,准备到大殿行大飨(音xiǎng,指奉献祭品,祭祀)礼。